找到相关内容58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探珍

    者相摄相成,完备地修持,始能臻于圆满的境地。    上来所谈的几个问题,只是印顺导师著作中关于学佛的部分内容,也许对初学佛的,或是学佛已经很久的有些益处。总之,学佛就是要对这生命的三世流转有个明确的...最初出生开始以至老死为止,匆匆数十年,终日浑浑噩噩,究竟生从何来?死往何去?谁也不能答覆这一问题。所以只能糊涂的来又糊涂的去,人生就在这糊涂中过去。有个比喻,很形象地说明这糊涂的人生:某处有两座耸峻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042045.html
  •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

     五、   学佛修行依纯自力不易,纯他力又偏离佛法的根本精神,自力与他力的融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行模式。正如永明延寿禅师所说的:有禅有净土,犹如戴角虎,今世为人师,来生为佛祖。在探讨到他力的信仰...大为赞叹。“彼诸佛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。而作是言,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,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: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中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为诸众生一切世间难信之法2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4542522.html
  • 戒律与病,死

      这是对待亲属。不是亲属又该怎样呢?《善见律》:  不得送白衣葬,除为观无常故。  对于一般人的出葬,出家人是不能去护送的。  四、  病与死在戒律中制定得这样详细,足见佛陀的悲心与苦心。可惜...比丘要照顾病人。   2、由什么人照顾病人  在僧团中,如果有人生病了,应该是什么人来照顾呢?《四分律》:  若有病者,听和尚,若同和尚;阿阇黎,若同阿阇黎;若弟子,从亲至疏;若都无者,众僧应与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954843.html
  • 略述初期部派佛教形成的原因

    烟俱消,为免此讥,佛所未制今不别制,佛所己制不可少改。众然其,于时有富娄那阿罗汉引五百比丘行乞南山,闻迦叶结集既了,来至其所,上座众告言昙磨、毗奈耶结集了,宜共许此。富娄那曰:诸德之讲法自是,然我从得...赞同西方长老,愿因是西方的上座们经验丰富,争取了东方第一上座一切去(或译乐欲),璃婆多长老,还有沙蓝长老。因这些长老都是当时的权威上座。      综上所述,这些分裂与教团组织分派有关,教团组织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255328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 辨得果品第六

    的角度来理解,究竟果理所当然地指佛果。以上所说的十种果都是略,广就更多了,绝不止十种果。  甲三、  果总义者,谓摄受故,差别故,宿习故,后后引发故,标故,释故。此中摄受者,谓五果。差别者,谓...一般只声闻乘的结果。如《俱舍论》、《阿含经》等只讲声闻乘修行的结果。而大乘经典中只讲行菩萨道的结果。可是《辨中边论》是把三乘修学的结果综合起来加以说明。这是《辨中边论》的一大特色,它属于大乘的思想,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556500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自力与他力之融合

    静坐。这是以依他力辅助自力。  5、修念佛三昧,依佛力加持,修假想观,见十方诸佛已。进一步应该能以如实观慧,了知三界唯心,自心是佛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引发正见,契证菩提自性。   五、   ...不简单。难怪《阿弥陀经》中,他方诸佛为释迦牟尼佛能在这个世界度众生,大为赞叹。“彼诸佛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。而作是言,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,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: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858230.html
  • 感悟人生话苦谛

    ,快乐幸福应是植基于对生命价值的肯定”。人生若被苦系缚,则非有意义价值;反之,若能征服驾御苦谛,则是有价值,有意义的人生。五、  综上所述;痛苦的根源是自己的心,快乐的根源也是自己的心。只要我们从...《法华经》亦云: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布畏。”然而,导致苦的原因是什么?佛:“无常故苦。”世间的一切法,只要是无常的东西,就会充满苦悲伤。故佛初成道后,为了救度众生超出六道轮回苦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062670.html
  • 佛教的教育

    修学次第、实践方法和检验标准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每个宗派都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教育体系。  四、  今天主要从教育的角度,向各位介绍了佛法修行的框架性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。佛教是成佛作祖的教育,但...任何缓解只能起到局部和暂时的作用,无法改变其痛苦本质。就像医生可以治疗疾病,但无法改写有生必有死的结局。  但我们还要看到,认识苦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苦,而是为了正视现实,寻求究竟的离苦之道。所以,这种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1366862.html
  • 戒律中对病与死的规定--济群法师

    来自舆父床一角,阿难、罗云各舆一角,不令余人代担,为报恩故。 这是对待亲属。不是亲属又该怎样呢?《善见律》: 不得送白衣葬,除为观无常故。 对于一般人的出葬,出家人是不能去护送的。 四、 病与死...,所以,佛陀制定比丘要照顾病人。 2、由什么人照顾病人 在僧团中,如果有人生病了,应该是什么人来照顾呢?《四分律》: 若有病者,听和尚,若同和尚;阿阇黎,若同阿阇黎;若弟子,从亲至疏;若都无者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5184899.html
  • 言辞平淡意殷殷——重温虚云老和尚《办道的先决条件》感言

     可见法无难易高下之分,贵在选择契机法门之后,死心塌地地如法修行下去,不退不悔,必可修行上路,日久功深,成佛作祖。   六、   故作为佛子,欲修行办道惟有深信因果,严持戒律不损人害道,进而广...。   当今,有的人不相信因缘果报的规律,只顾眼前享受,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,业报现前了还怨天尤人。其实,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从来就没有错过。佛教向来重视因缘果报,佛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...

    惟升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42789697.html